1. 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 |
(a) 工作計劃目標 |
推動社區互助,凝聚共享力量,支援有需要人士面對生活挑戰。 |
(b) 工作計劃重點 |
- 加強與區內福利服務單位、地區團體及商戶聯繫,透過多元化的協作模式,整合社區資源,從資源及空間共享方向,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和服務,同時,鼓勵區內居民互相連結,共同建立關愛共融、鄰里守望的社區;
- 透過推動跨界別跨服務的互動和協作,強化家庭互相支援力量,以新角度擴闊家庭支援架構,建立跨家庭網絡、鄰里守望的氛圍,使更有效地接觸缺乏支援的家庭與社區連結,透過以情連繫,共同面對生活挑戰;及
- 繼續加強社區宣傳、公眾教育及專業培訓,提升社會、公眾人士及相關專業工作者對保護兒童及預防家庭暴力的意識。
|
2. 安老服務 |
(a) 工作計劃目標 |
藉多元手法強化長者和照顧者支援網絡和情緒健康,協助社區和院舍長者應對疫情。 |
(b) 工作計劃重點 |
- 促進跨家庭和跨代的互動和聯繫,強化他們的支援網絡,填補日漸薄弱的家庭結構;鼓勵長者和其他群體分享經驗、技能和智慧,透過交流加強鄰里聯繫;
- 透過鼓勵跨代共融交流及義工服務,將樂齡科技概念及應用融入長者日常生活中,並以多元媒界提升長者身心靈和情緒健康;促進地區團體合作,營造關愛社區氛圍;
- 強化以小區為本的資源網絡,拉近服務差距,並透過連繫持份者、非政府機構、商界及地區團體,為有需要的護老者培育「我的時間」(Me Time)文化;及
- 持續多方位支援居於私營院舍的長者,同時,關顧院舍護理專業,肯定他們在疫情期間的貢獻,鞏固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加強他們與地區的交流。
|
3. 康復服務 |
(a) 工作計劃目標 |
全面關注精神健康,持續支援殘疾人士、有特殊需要兒童及其照顧者。 |
(b) 工作計劃重點 |
- 連結各方持份者,透過跨界別及跨服務模式,以靈活方式提倡精神健康,鼓勵情緒適當表達,及早識別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支援;
- 鼓勵殘疾人士及精神病康復者了解自身情緒以及發展需要,並透過更具彈性的方法推動關愛自己的訊息,協助他們建立正向思維及提升抗逆力;及
- 透過聯繫地區上的支援網絡及發動鄰里互助,推動靈活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殘疾人士、精神病康復者及有特殊需要兒童;同時提供相關協助,營造社區互助、彼此守望關懷的氛圍,讓照顧者得以喘息。另外,建議支援業界,開啟同工分享平台、互相交流經驗和智慧,彼此扶持繼續前行。
|
4. 青少年服務 |
(a) 工作計劃目標 |
加強關注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需要,協助建立健康和正確的價值觀。 |
(b) 工作計劃重點 |
- 透過強化線上線下服務的協作,推動區內福利服務單位、學校與地區持份者的聯繫,為正面對因學習模式的不斷轉變和經濟環境欠佳引致朋輩關係基礎薄弱和家庭關係緊張的青少年,提供適切的支援與及時介入,重整與家人、朋輩和師長的關係,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 繼續推動多方位介入手法,更有效地接觸高危青少年,提升預防跌入網絡陷阱和毒品引誘的意識,並為他們提供適時的支援和服務;及
- 透過青少年工作者與相關專業人員的實務分享,以更貼地了解青少年的成長需要,共同回應及提供適切的支援。
|
5. 義工服務 |
(a) 工作計劃目標 |
推動由心出發的義工運動,持續服務社會,關顧弱勢社群。 |
(b) 工作計劃重點 |
- 鼓勵社會人士運用專長,持續地參與義務工作,服務有需要的社群,體驗義務工作帶來的意義和樂趣;
- 深化跨年齡及跨界別的合作,於地區層面鼓勵更多個人、家庭、學校、社區組織及商界參與義工服務,凝聚義工正能量以支援有需要人士和弱勢社群;及
- 提升義工對社會的觸覺,強化義工服務的多元性及靈活性,發展創新及持續的義工服務以回應地區福利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