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簡介
- 服務對象
- 申請手續
- 服務費用
- 營辦機構名單
- 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名單
- 試驗計劃成效評估
- 追蹤研究:離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升讀小一後的表現及適應的總結報告
- 最新消息
- 相關連結



服務簡介
- 透過非政府機構的跨專業服務團隊,為於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就讀的輕度殘疾幼兒提供到校訓練服務。
- 跨專業服務團隊亦會為教師及幼兒工作員及家長/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服務對象
- 6歲以下正就讀於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輕度殘疾幼兒;
- 主要服務對象以在社署中央轉介系統輪候冊上的兒童為優先;如有服務空缺,非政府機構可彈性地調動服務隊百分之十以內的服務名額,向正在輪候衛生署或醫院管理局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幼兒提供服務。
- 學習訓練津貼1 使用者 - 如申請人現正領取「高額學習訓練津貼」,經醫生推薦後改變選擇輪候「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該兒童需改為領取「普通額學習訓練津貼」,並須重新接受家庭入息審查,家庭每月入息不得超過相同住戶人數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未能通過家庭入息審查的申請人,其「學習訓練津貼」將會被取消。
1學習訓練津貼全名為「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項目」
申請手續
- 可經由社工或康復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轉介至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轉介系統,有關申請不會收取任何費用。若有人藉詞協助申請而索取利益,申請人應立即向廉政公署舉報。任何人意圖行賄,亦屬違法,社署會將個案轉介廉政公署查究。
- 學習訓練津貼1 使用者 - 如申請人現正領取「高額學習訓練津貼」,經醫生推薦後改變選擇輪候「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該兒童需改為領取「普通額學習訓練津貼」,並須重新接受家庭入息審查,家庭每月入息不得超過相同住戶人數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未能通過家庭入息審查的申請人,其「學習訓練津貼」將會被取消。
1學習訓練津貼全名為「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項目」
服務費用
除了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收費外,沒有額外費用。
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名單
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名單(全港)可在此下載:
Acrobat 文件
MS Excel 文件
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名單(按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所在地區排列)可在此下載:
港島區域
中西區:
東區 :
離島區:
南區 :
灣仔區:
九龍區域
九龍城區:
觀塘區:
西貢區:
深水埗區:
黃大仙區:
油尖旺區:
新界東區域
北區:
沙田區:
大埔區:
新界西區域
葵青區:
荃灣區:
屯門區:
元朗區:
試驗計劃成效評估
社署委託以香港城市大學為首的顧問團隊為試驗計劃進行的評估研究已於2018年11月完成。政府已參考顧問團隊提交的報告優化常規化服務後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服務模式及標準。
顧問團隊成員: | |
首席研究員 |
許娜娜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蕭鳳英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 |
合作研究員 - |
區廖淑貞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陳慧芳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 鄭樹基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 謝午穎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至2018年8月)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由2018年9月) 梁文德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副教授 葉盛泉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
項目經理 |
嚴健恒先生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高級研究助理 |
研究團隊 |
鄭文詩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研究助理 李思楊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研究助理 何卓翰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研究助理 陳念慈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研究助理 賴偉晉先生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研究助理 林瀚笙先生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研究助理 粟善霆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研究助理 |
顧問團隊為整個評估研究計劃訂下五大主要範疇,並邀請參與試驗計劃的兒童、家長/照顧者、老師、校長、營辦機構等持份者參與。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訪問、焦點小組、縱向追蹤研究、個案研究、分享/諮詢會等等。
研究計劃的主要範疇:
1. 不同服務模式評估
2. 兒童發展成果
3. 服務優勝處
4. 為非政府機構制定服務常規化的標準政策
5. 參考海外趨勢,檢視本地現有及未來政策的連通性
最終研究報告可在此下載:
- 最終報告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最終顧問研究報告2018

- 附件

附件乙 學校人員問卷

附件丙 營辦機構問卷(只提供英文版)

附件丁 由非政府營辦機構建議於幼稚園設置的家具及設備清單

附件戊 服務統籌人員的職責

附件己 建議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跨專業服務團隊的職責和需要

附件庚 文獻評析(只提供英文版)

追蹤研究:離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的兒童升讀小一後的表現及適應
社署委託以香港城市大學為首的顧問團隊為離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升讀小一後的表現及適應進行的追蹤研究已於2022年3月完成。
顧問團隊成員: | |
首席研究員: |
許娜娜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蕭鳳英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 |
研究人員: |
陳念慈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研究員 (至2020年6月) 鄭文詩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研究員 林瀚笙先生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研究員 梁樂勤先生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研究員 (由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 吳嘉儀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研究員 粟善霆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研究員 (至2020年7月) 黃頌諭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研究員 (由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 |
顧問團隊為整個追蹤研究計劃訂下三大目標,並邀請參與離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家長/照顧者、老師、營辦機構等持份者參與。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追蹤研究、個案研究等等。
研究目標包括:(一)評估兒童的進步是否能在離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升至小學後得到維持及識別維持進步的重要因素、(二)識別有效的銜接服務及其他支援服務以促進順利過渡、(三)就有特殊需要兒童在幼小銜接服務上,建議合適的服務模式和支援措施。
總結報告可在此下載:


最新消息
1.9.2022 |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增加1 000個服務名額作服務擴展 |
1.9.2021 |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增加1 000個服務名額作服務擴展 |
20.12.2020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網誌 - 【學前康復服務的零輪候目標】 |
28.10.2020 | 政府新聞網特寫 - 【特首了解支援有特別需要學童服務】 |
1.9.2020 |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增加1 000個服務名額作服務擴展 |
25.9.2019 | 離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升讀小一後的追蹤研究 |
19.9.2019 |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於2019年10月的服務擴展 |
17.9.2019 | 政府新聞網特寫 - 【特首視察學前康復服務】 |
1.10.2018 | 常規化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於2018年10月1日開始 |
16.8.2018 | 就『徵求承辦「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常規化下新增2 000個服務名額的建議書』公布結果 |
2.7.2018 | 政府新聞網特寫 - 【到校支援 幼兒康復邁出新步】 |
22.6.2018 | |
30.1.2018 | 顧問團隊舉辦評估研究分享會 (校方代表及家長) |
17.1.2018 | 舉辦研究分享會,顧問團隊向各營辦機構講述研究進度,並收集意見 |
1.1.2018 | 協康會營辦新增75個訓練名額 |
30.10.2017 | 政府新聞網特寫 - 【政務司司長訪葵青】 |
25.10.2017 | 政府新聞網特寫 - 【特首訪食物銀行和幼稚園】 |
6.6.2017 | 向家庭議會報告「試驗計劃」的推行進度 |
7.4.2017 | 舉辦分享會,向營辦機構報告研究進度並收集意見 |
10.12.2016 | 顧問團隊舉辦評估研究分享會 (家長) |
7.12.2016 | 顧問團隊舉辦評估研究分享會 (校方代表) |
26.8.2016 | 蘋果日報、 明報、 大公報、 星島日報、 文匯報及 香港電台報導「試驗計劃」 |
19.8.2016 | 委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成效評估 |
8.5.2016 | 與營辦機構合辦「我的快樂家庭」母親節填色及繪畫比賽頒獎典禮 |
24.4.2016 | 於香港電台第一台《非常人物生活雜誌》介紹「試驗計劃」 |
5.1.2016 | 向家長舉行簡報分享會 |
1.1.2016 | 第三批營辦機構開展服務 |
16.12.2015 | 向婦女事務委員會介紹「試驗計劃」 |
14.12.2015 | 向立法會福利事務諮詢委員會介紹「試驗計劃」 |
3.12.2015 | 向康復諮詢委員會介紹「試驗計劃」 |
1.12.2015 | 第二批營辦機構開展服務 |
26.11.2015 | 向家庭議會介紹「試驗計劃」 |
14.11.2015 | 舉辦啟動簡介會 |
1.11.2015 | 第一批營辦機構開展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