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简介
- 服务对象
- 申请手续
- 服务费用
- 营办机构名单
- 参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幼稚园/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名单
- 试验计划成效评估
- 追踪研究:离开「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升读小一后的表现及适应的总结报告
- 最新消息
- 相关连结



服务简介
- 透过非政府机构的跨专业服务团队,为于参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幼稚园/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就读的轻度残疾幼儿提供到校训练服务。
- 跨专业服务团队亦会为教师及幼儿工作员及家长/照顾者提供支援服务。
服务对象
- 6岁以下正就读于参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幼稚园/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轻度残疾幼儿;
- 主要服务对象以在社署中央转介系统轮候册上的儿童为优先;如有服务空缺,非政府机构可弹性地调动服务队百分之十以内的服务名额,向正在轮候卫生署或医院管理局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的幼儿提供服务。
- 学习训练津贴1 使用者 - 如申请人现正领取「高额学习训练津贴」,经医生推荐后改变选择轮候「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该儿童需改为领取「普通额学习训练津贴」,并须重新接受家庭入息审查,家庭每月入息不得超过相同住户人数的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75%。未能通过家庭入息审查的申请人,其「学习训练津贴」将会被取消。
1学习训练津贴全名为「为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项目」
申请手续
- 可经由社工或康复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转介至社会福利署康复服务转介系统,有关申请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若有人藉词协助申请而索取利益,申请人应立即向廉政公署举报。任何人意图行贿,亦属违法,社署会将个案转介廉政公署查究。
- 学习训练津贴1 使用者 - 如申请人现正领取「高额学习训练津贴」,经医生推荐后改变选择轮候「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该儿童需改为领取「普通额学习训练津贴」,并须重新接受家庭入息审查,家庭每月入息不得超过相同住户人数的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75%。未能通过家庭入息审查的申请人,其「学习训练津贴」将会被取消。
1学习训练津贴全名为「为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项目」
服务费用
除了幼稚园/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收费外,没有额外费用。
参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幼稚园/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名单
参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幼儿园/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名单(全港)可在此下载:
Acrobat 文件
MS Excel 文件
参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幼儿园/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名单(按幼儿园或幼儿园暨幼儿中心所在地区排列)可在此下载:
港岛区域
中西区:
东区 :
离岛区:
南区 :
湾仔区:
九龙区域
九龙城区:
观塘区:
西贡区:
深水埗区:
黄大仙区:
油尖旺区:
新界东区域
北区:
沙田区:
大埔区:
新界西区域
葵青区:
荃湾区:
屯门区:
元朗区:
试验计划成效评估
社署委托以香港城市大学为首的顾问团队为试验计划进行的评估研究已于2018年11月完成。政府已参考顾问团队提交的报告优化常规化服务后的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服务模式及标准。
顾问团队成员: | |
首席研究员 |
许娜娜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萧凤英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副教授 |
合作研究员 - |
区廖淑贞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陈慧芳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助理教授 郑树基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副教授 谢午颖博士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至2018年8月)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由2018年9月) 梁文德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 叶盛泉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
项目经理 |
严健恒先生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高级研究助理 |
研究团队 |
郑文诗女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研究助理 李思杨女士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研究助理 何卓翰先生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研究助理 陈念慈女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研究助理 赖伟晋先生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研究助理 林瀚笙先生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研究助理 粟善霆女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研究助理 |
顾问团队为整个评估研究计划订下五大主要范畴,并邀请参与试验计划的儿童、家长/照顾者、老师、校长、营办机构等持份者参与。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焦点小组、纵向追踪研究、个案研究、分享/咨询会等等。
研究计划的主要范畴:
1. 不同服务模式评估
2. 儿童发展成果
3. 服务优胜处
4. 为非政府机构制定服务常规化的标准政策
5. 参考海外趋势,检视本地现有及未来政策的连通性
最终研究报告可在此下载:
- 最终报告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最终顾问研究报告2018(只提供繁体版)

- 附件

附件乙 学校人员问卷(只提供繁体版)

附件丙 营办机构问卷(只提供英文版)

附件丁 由非政府营办机构建议于幼稚园设置的家具及设备清单

附件戊 服务统筹人员的职责

附件己 建议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跨专业服务团队的职责和需要

附件庚 文献评析(只提供英文版)

追踪研究:离开「到校学前康复服务」
的儿童升读小一后的表现及适应
社署委托以香港城市大学为首的顾问团队为离开「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升读小一后的表现及适应进行的追踪研究已于2022年3月完成。
顾问团队成员: | |
首席研究员: |
许娜娜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萧凤英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副教授 |
研究人員 - |
陈念慈女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研究员 (至2020年6月) 郑文诗女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研究员 林瀚笙先生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研究员 梁乐勤先生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研究员 (由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 吴嘉仪女士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副研究员 粟善霆女士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研究员 (至2020年7月) 黄颂谕先生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副研究员 (由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 |
顾问团队为整个追踪研究计划订下三大目标,并邀请参与离开「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家长/照顾者、老师、营办机构等持份者参与。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追踪研究、个案研究等等。
研究目标包括:(一)评估儿童的进步是否能在离开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升至小学后得到维持及识别维持进步的重要因素、(二)识别有效的衔接服务及其他支持服务以促进顺利过渡、(三)就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幼小衔接服务上,建议合适的服务模式和支持措施。
总结报告可在此下载:


最新消息
1.9.2022 |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增加1 000个服务名额作服务扩展 |
1.9.2021 |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增加1 000个服务名额作服务扩展 |
20.12.2020 |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网志 - 【学前康复服务的零轮候目标】 |
28.10.2020 | 政府新闻网特写 - 【特首了解支援有特别需要学童服务】 |
1.9.2020 |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增加1 000个服务名额作服务扩展 |
25.9.2019 | 离开「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升读小一后的追踪研究 |
19.9.2019 |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于2019年10月的服务扩展 |
17.9.2019 | 政府新闻网特写 - 【特首视察学前康复服务】 |
1.10.2018 | 常规化到校学前康复服务于2018年10月1日开始 |
16.8.2018 | 就『征求承办「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常规化下新增2 000个服务名额的建议书』公布结果 |
2.7.2018 | 政府新闻网特写 - 【到校支援 幼儿康复迈出新步】 |
22.6.2018 | |
30.1.2018 | 顾问团队举办评估研究分享会 (校方代表及家长) |
17.1.2018 | 举办研究分享会,顾问团队向各营办机构讲述研究进度,并收集意见 |
1.1.2018 | 协康会营办新增75个训练名额 |
30.10.2017 | 政府新闻网特写 - 【政务司司长访葵青】 |
25.10.2017 | 政府新闻网特写 - 【特首访食物银行和幼儿园】 |
6.6.2017 | 向家庭议会报告「试验计划」的推行进度 |
7.4.2017 | 举办分享会,向营办机构报告研究进度并收集意见 |
10.12.2016 | 顾问团队举办评估研究分享会 (家长) |
7.12.2016 | 顾问团队举办评估研究分享会 (校方代表) |
26.8.2016 | 苹果日报、 明报、 大公报、 星岛日报、 文汇报及 香港电台报导「试验计划」 |
19.8.2016 | 委托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进行成效评估 |
8.5.2016 | 与营办机构合办「我的快乐家庭」母亲节填色及绘画比赛颁奖典礼 |
24.4.2016 | 于香港电台第一台《非常人物生活杂志》介绍「试验计划」 |
5.1.2016 | 向家长举行简报分享会 |
1.1.2016 | 第三批营办机构开展服务 |
16.12.2015 | 向妇女事务委员会介绍「试验计划」 |
14.12.2015 | 向立法会福利事务咨询委员会介绍「试验计划」 |
3.12.2015 | 向康复咨询委员会介绍「试验计划」 |
1.12.2015 | 第二批营办机构开展服务 |
26.11.2015 | 向家庭议会介绍「试验计划」 |
14.11.2015 | 举办启动简介会 |
1.11.2015 | 第一批营办机构开展服务 |